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不同住宅区居民就业空间研究

被引:38
作者
王德 [1 ]
李丹 [2 ]
傅英姿 [3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3]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就业空间; 空间模式; 住宅区; 手机信令数据; 上海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7 [地方劳动经济]; TN929.53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大哥大、移动电话手机)];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80402 ; 080904 ; 0810 ; 081001 ;
摘要
上海市住宅区地域分布广,住房属性、就业环境与交通环境各异,就业活动空间呈现不同的组织与分布模式。利用2014年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移动手机用户的居住地和工作地,选取253个典型住宅区为分析样本,将样本住宅区居民就业地核密度分布、通勤距离—概率分布等可视化方法结合就业地特征量化因子,以综合归纳上海市住宅区就业空间分布模式,分析影响因子及形成机制。研究揭示了上海市住宅区就业空间的几类典型模式,包括单中心、带状、双中心、多中心或分散,以及模式间的过渡类型。在就业空间影响因子方面,就业中心分布与轨道交通线路是主导因子,影响就业空间模式的整体分布;居住区类型特征是次要因子,导致局部就业空间模式变异。研究结论可为上海市空间结构优化布局、产业空间调整、轨道交通建设及住房建设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585 / 160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建成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J].
王德 ;
钟炜菁 ;
谢栋灿 ;
叶晖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5) :82-90
[2]   利用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区 [J].
丁亮 ;
钮心毅 ;
宋小冬 .
城市规划, 2015, (09) :100-106
[3]   上海市近郊大型社区居民的通勤特征——以宝山区顾村为例 [J].
干迪 ;
王德 ;
朱玮 .
地理研究, 2015, 34 (08) :1481-1491
[4]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柴彦威 ;
张雪 ;
孙道胜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3) :61-69
[5]   不同模式下城市郊区居民工作日出行行为的比较研究——基于北京与广州的案例分析 [J].
陈梓烽 ;
柴彦威 ;
周素红 .
人文地理, 2015, 30 (02) :23-30
[6]   基于GPS数据的城市郊区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以北京天通苑、亦庄为例 [J].
郭文伯 ;
张艳 ;
柴彦威 ;
申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6) :159-164
[7]   转型期广州市城市居民职住空间与通勤行为研究 [J].
刘望保 ;
侯长营 .
地理科学, 2014, 34 (03) :272-279
[8]   动迁居民通勤出行特征研究——以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江桥基地为例 [J].
袁君 ;
林航飞 .
城市交通, 2013, 11 (04) :58-65
[9]   北京大型居住区居民通勤行为对比研究——以望京居住区和天通苑居住区为例 [J].
孟斌 ;
于慧丽 ;
郑丽敏 .
地理研究, 2012, 31 (11) :2069-2079
[10]   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出行 [J].
龙瀛 ;
张宇 ;
崔承印 .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1339-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