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184
作者
柴彦威
张雪
孙道胜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时空间行为; 以人为本; 生活圈规划; 北京;
D O I
10.16361/j.upf.201503008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在北京的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式"走向"内涵式"的深度发展时期,着力解决职住错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城市生活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居民对重构紧凑、完整、便捷、网络化的城市生活空间的诉求日益强烈,城市空间结构亟需调整。在贯彻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国内外城市生活空间研究与生活圈规划实践进展,梳理、总结已有研究中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提出构建以"基础生活圈-通勤生活圈-扩展生活圈-协同生活圈"为核心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理论模式,并在北京的实体空间上进行了实践探讨。认为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可以推进公共服务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空间上的均等化,是解决目前城市问题,优化城市生活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人本视角下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解读与行动策略 [J].
柴彦威 .
北京规划建设, 2014, (06) :34-36
[2]   国内外生活圈规划研究与规划实践进展述评 [J].
肖作鹏 ;
柴彦威 ;
张艳 .
规划师, 2014, (10) :89-95
[3]   基于GPS数据的北京市郊区巨型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 [J].
申悦 ;
柴彦威 .
地理学报, 2013, 68 (04) :506-516
[4]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 [J].
单卓然 ;
黄亚平 .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2) :16-22
[5]   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机制研究 [J].
张晓兰 ;
朱秋 .
现代日本经济, 2013, (02) :66-72
[6]   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 [J].
仇保兴 .
行政管理改革, 2012, (11) :11-18
[7]   城市女性休闲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差异分析——基于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对比 [J].
许晓霞 ;
柴彦威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2) :95-100
[8]   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之解构及其质量重构 [J].
王立 ;
王兴中 .
地理科学, 2011, 31 (01) :22-28
[9]   郊区巨型社区的活动空间——基于北京市的调查 [J].
许晓霞 ;
柴彦威 ;
颜亚宁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11) :41-49
[10]   基于居住区比较的北京城市通勤研究 [J].
张艳 ;
柴彦威 .
地理研究, 2009, 28 (05) :1327-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