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出行

被引:322
作者
龙瀛
张宇
崔承印
机构
[1]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公交IC卡刷卡数据; 职住关系; 通勤时间和距离; 空间错位;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72.88 [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F24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技术为研究城市系统的时空动态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已往多基于移动通讯(GSM)、全球定位系统(GPS)、社会化网络(SNS)和无线宽带热点(Wi-Fi)数据开展研究,但少有研究利用公交IC卡刷卡数据进行城市系统分析。普遍存在的LBS数据虽然具有丰富的时间和空间信息,但缺乏社会维度信息,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基于2008年北京市连续一周的公交IC卡(Smart Card Data,SCD)刷卡数据,结合2005年居民出行调查、地块级别的土地利用图,识别公交持卡人的居住地、就业地和通勤出行,并将识别结果在公交站点和交通分析小区(TAZ)尺度上汇总:①将识别的通勤出行分别从通勤时间和距离角度,与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其他已有北京相关研究进行对比,显示较好的吻合性;②对来自3大典型居住区和去往6大典型办公区的通勤出行进行可视化并对比分析;③对全市基于公交的通勤出行进行可视化,并识别主要交通流方向。本研究初步提出了从传统的居民出行调查和城市GIS数据建立规则,用于SCD数据挖掘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39 / 135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北京市职住空间错位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就业可达性与通勤时间的讨论 [J].
刘志林 ;
王茂军 .
地理学报, 2011, 66 (04) :457-467
[2]   基于GIS的公交IC卡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 [J].
董晓晶 ;
余志伟 ;
伏伟伟 ;
孙影 ;
陈静 .
地理空间信息, 2009, 7 (05) :124-126
[3]   基于公交IC卡数据信息的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J].
杨智伟 ;
赵骞 ;
赵胜川 ;
金雷 ;
毛羿 .
交通标准化, 2009, (09) :115-119
[4]   公交IC卡数据处理的换乘矩阵构造方法研究 [J].
彭晗 ;
韩秀华 ;
田振中 ;
秦朝举 .
交通与计算机, 2007, (04) :32-34
[5]   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OD推算技术研究 [J].
周涛 ;
翟长旭 ;
高志刚 .
城市交通, 2007, (03) :48-52
[6]   Scaling of geographic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 and field blocks and using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J].
Jiang, Bin ;
Liu, Xintao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12, 26 (02) :215-229
[7]  
Uncovering cabdrivers’ behavior patterns from their digital traces[J] . Liang Liu,Clio Andris,Carlo Ratti.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 2010
[8]  
Blog Links as Pipelines to Buzz Elsewhere: The Case of New York Theater Blogs[J] . Brant W Jones,Ben Spigel,Edward J Malecki.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 2010 (1)
[9]  
Travel Time and Transfer Analysis Using Transit Smart Card Data[J] . Wonjae Jang.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 2010 (1)
[10]  
Eigenplaces: Analysing Cities Using the Space–Time Structure of the Mobile Phone Network[J] . Jonathan Reades.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 20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