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识别”要素研究

被引:16
作者
程德理
赵丽丽
机构
[1]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识别; 关联; 保护范围; 利益平衡;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20.09.004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个人信息的界定中多将"识别"要素纳入个人信息的构成要件。作为个人信息的核心要素,"识别"的内涵界定决定了个人信息立法的保护范围与强度,进而涉及多方利益的平衡,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界定与解释。正确理解"识别"这一要素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司法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我国在个人信息"识别"要素的解释方面仍具有不同的观点。在研究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个人数据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用狭义解释界定"识别"要素及采用"与特定人事实上相连接"限定识别范围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我国个人信息匿名化的法律标准与规则重塑 [J].
张建文 ;
高悦 .
河北法学, 2020, 38 (01) :43-56
[3]   刑法中个人信息“识别性”的取舍 [J].
晋涛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 (05) :63-76
[4]   个人信息的身份识别标准:源流、实践与反思 [J].
苏宇 ;
高文英 .
交大法学, 2019, (04) :54-71
[5]   日本对个人数据权属的处理方式及其启示 [J].
李慧敏 ;
王忠 .
科技与法律, 2019, (04) :66-72+88
[6]   个人信息权作为民事权利之证成:以知识产权为参照 [J].
吕炳斌 .
中国法学, 2019, (04) :44-65
[7]   论个人信息的界定、分类及流通体系——兼评《民法总则》第111条 [J].
阳雪雅 .
东方法学, 2019, (04) :33-42
[8]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2017)解读 [J].
方禹 .
中国信息安全, 2019, (05) :81-83
[9]   个人信息使用的合法性基础——数据上利益分析视角 [J].
高富平 .
比较法研究, 2019, (02) :72-85
[10]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边界的界定 [J].
谢琳 .
学术研究, 2019, (03) :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