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解析

被引:95
作者
张佰林 [1 ]
高江波 [2 ]
高阳 [3 ]
蔡为民 [1 ]
张凤荣 [3 ]
机构
[1]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驱动力; 效应; 土地整治; 山区;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山区土地开发及其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农业社会人地关系紧张的体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减轻了山区农村土地的人为扰动,由此驱动土地利用发生转型,引发一系列自然和社会经济效应。按照"土地利用转型—驱动力—效应—响应"的分析框架,剖析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和规律,提出山区农村土地整治的响应措施。研究表明:(1)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体现出土地利用形态在长期变化过程中的趋势性转折,显性形态转型即由农业社会的耕地扩张和林地收缩演变为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收缩和林地恢复性增长,隐性形态转型即伴随上述过程发生的土地边际化及生态功能恢复;(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劳动力转移引发土地人为扰动减轻是直接驱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恶劣的生存环境等引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更为根本的驱动力;(3)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降低了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并提高了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其社会经济效应应聚焦山区农村发展与农户生计安全层面,并亟需实证研究的支撑;(4)当前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是自然恢复和生态优化的良性过程,有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山区农村土地整治要顺应其土地利用转型规律,目标导向从耕地数量增加转向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福祉协同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503 / 51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86 条
[51]   基于生计资产量化的农户分化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471户农户为例 [J].
王利平 ;
王成 ;
李晓庆 .
地理研究, 2012, 31 (05) :945-954
[52]   日本农业与农村的现状及危机 [J].
牛山敬二 .
中国农史, 2012, 31 (01) :73-87
[53]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 [J].
龙花楼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31-138
[54]   中国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耦合分析 [J].
龙花楼 ;
李婷婷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201-210
[55]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J].
孙鸿烈 ;
郑度 ;
姚檀栋 ;
张镱锂 .
地理学报, 2012, 67 (01) :3-12
[56]   外出务工对农村劳动力能力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含义 [J].
石智雷 ;
杨云彦 .
管理世界, 2011, (12) :40-54
[57]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基于重庆市十区县540户农户调查 [J].
张佰林 ;
杨庆媛 ;
严燕 ;
薛梅 ;
苏康传 ;
臧波 .
资源科学, 2011, 33 (11) :2047-2054
[58]   森林转型、农地边际化与生态恢复 [J].
李秀彬 ;
赵宇鸾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91-95
[59]   近年来我国普通劳动者工资变化及其对农地利用的影响 [J].
辛良杰 ;
李秀彬 ;
谈明洪 ;
郝海广 .
地理研究, 2011, 30 (08) :1391-1400
[60]   基于聚落地名记录的过去300年吉林省土地开垦过程 [J].
曾早早 ;
方修琦 ;
叶瑜 .
地理学报, 2011, 66 (07) :985-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