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转型、农地边际化与生态恢复

被引:134
作者
李秀彬
赵宇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森林转型; 农地边际化; 劳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中国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国家土地利用形态的转型,即代表自然生态空间的森林面积降至低谷后反转向上,代表人类干扰较强的耕地面积从扩张到收缩。这是生态状况从整体恶化向整体改善转变的最直接原因。森林转型对应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演进过程,存在着必然性。其直接原因,是农林交错带的农业在与森林竞争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失去优势。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劳动力价格上升,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林木产品需求增加,是森林竞争力提高和农业竞争力下降的经济驱动力;而转型前农业扩张引起的生态退化,则是其政策驱动力。在中国森林转型初期,政策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变,中国迎来了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的阶段。以坡耕地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农地利用方式,由于难以实现机械化,劳动生产率与平原区农业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被"边际化"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这给森林面积或自然生态空间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机会。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近年来我国普通劳动者工资变化及其对农地利用的影响 [J].
辛良杰 ;
李秀彬 ;
谈明洪 ;
郝海广 .
地理研究, 2011, 30 (08) :1391-1400
[4]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4-13
[5]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 [J].
封志明 ;
刘宝勤 ;
杨艳昭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35-43
[6]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分析——以长江沿线样带为例 [J].
龙花楼 ;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2) :144-149
[7]   建国以来中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分析 [J].
毕于运 ;
郑振源 .
资源科学, 2000, (02) :8-12
[8]  
人猪大战[N]. 赵一海.南方周末. 2010 (D19)
[9]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M]. 科学出版社 , 崔鹏, 2010
[10]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