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

被引:388
作者
龙花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乡村转型发展; 乡村地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利用转型这一研究方向引入中国后,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特点的相关研究篷勃开展。土地利用形态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在社会经济变化和革新的影响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土地利用形态的概念内涵被不断拓展。本文在分析土地利用形态概念内涵的发展演变基础上,提出将其分为显性形态与隐性形态两种形式,并以此诠释了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模式,进而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耕地和农村宅基地这两种地类乃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之重要源头。随后探讨了乡村转型发展与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提出未来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研究方向,涉及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格局与地域类型、互馈作用机理与动力机制、资源与环境效应、优化调控模式和途径等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刘彦随 ;
龙花楼 ;
张小林 ;
乔家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12) :1498-1505
[2]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转型发展 [J].
龙花楼 ;
邹健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4) :97-100
[3]   近代上海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初探——以河浜资源为中心 [J].
吴俊范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 (03) :43-53
[4]   1949~2005年中国河谷盆地型大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结构转型——以兰州市为例 [J].
杨永春 ;
杨晓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37-49
[5]   农地利用变化假说与相关的环境效应命题 [J].
李秀彬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1) :1124-1129
[6]   从观澜看深圳市特区外土地利用转型的必然性 [J].
郭素君 ;
张培刚 .
规划师, 2008, (08) :72-77
[7]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7, (06) :563-570
[8]   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93-1100
[9]   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研究进展与框架 [J].
龙花楼 ;
李秀彬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5) :67-76
[10]   半城市化地区形成的动力机制与发展前景初探——以浙江省绍兴县为例 [J].
刘盛和 ;
叶舜赞 ;
杜红亮 ;
陆翔兴 .
地理研究, 2005, (04) :601-61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