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宪法基础

被引:165
作者
王锡锌 [1 ,2 ]
彭錞 [1 ,2 ]
机构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
[2]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宪法基本权利; 个人信息受保护权; 法律体系; 民法典; 个人信息保护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D923 [民法];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5 ;
摘要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需要一个兼具解释和规范价值的核心概念作为基础。学界主流观点以个人信息民事权利为此基础,该种观点虽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存在需要反思的问题。从宪法基本权利的维度分析,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建构的基础应是《宪法》第38条人格尊严条款内蕴的个人信息受保护权。以该项基本权利为基点,以其主观权利和客观法面向所对应的国家消极与积极保护义务为主线,可建构出一套基础更稳固、内容更完整、结构更合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这一体系既能对现有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进行系统解释,厘清诸多部门法、执法手段之间的关系;也可对未来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实践提出规范要求,使我国宪法上的个人信息受保护权更好地形成并落实。
引用
收藏
页码:6 / 2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2]   《民法典》时代个人信息权的国家保护义务 [J].
赵宏 .
经贸法律评论, 2021, (01) :1-20
[3]   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及展开 [J].
王锡锌 .
中国法学, 2021, (01) :145-166
[4]   通信权的宪法释义与审查框架——兼与杜强强、王锴、秦小建教授商榷 [J].
张翔 .
比较法研究, 2021, (01) :33-48
[5]   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的界定 [J].
王锴 .
法学研究, 2020, 42 (05) :105-121
[6]   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模式 [J].
劳东燕 .
比较法研究, 2020, (05) :35-50
[8]   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J].
李海平 .
中外法学, 2020, 32 (04) :1062-1080
[9]   论我国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 [J].
程啸 .
政治与法律, 2020, (08) :2-14
[10]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定位 [J].
周汉华 .
法商研究, 2020, 37 (03) :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