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33
作者
李海平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基本权利; 客观价值秩序; 客观公共价值秩序; 主观公权利; 客观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理论契合我国宪法关于国家保障人权的规定,可以作为建构基本权利国家保障教义学的基础。然而,这一理论存在诸多缺陷。在理论定位上,以客观价值秩序表征客观法造成基本权利客观法对主观权利的内涵脱序;在理论逻辑上,"三重抽象"的证成方式导致基本权利规范既为自然法又为实证法、基本权利既为公法权利又为超法律权利的悖论,以及客观价值秩序功能体系内部陷入自相矛盾;在理论效用上,该理论有侵害私法自治和基本权利之虞。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理论应重构为客观公共价值秩序理论,即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的属性由普遍性调整为公共性,辐射范围从所有法律领域限缩至具有公共性的法律领域,对私法的适用限于具有公共性的私法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062 / 108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   民法合宪性解释的事实条件 [J].
李海平 .
法学研究, 2019, 41 (03) :15-31
[3]   宪法与民法的关系论纲 [J].
王锴 .
中国法律评论, 2019, (01) :42-50
[4]   论基本权利对社会公权力主体的直接效力 [J].
李海平 .
政治与法律, 2018, (10) :109-123
[5]   “宪法上人权”的效力不及于私人间——对人权第三人效力上的“无效力说”的再评价 [J].
高桥和之 ;
陈道英 .
财经法学, 2018, (05) :64-77
[7]   德国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的整全性解读 [J].
许瑞超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 4 (01) :81-97
[8]   基本权利与私法 [J].
克劳斯-威尔海姆·卡纳里斯 ;
曾韬 ;
曹昱晨 .
比较法研究, 2015, (01) :171-195
[10]   主观权利与客观价值——基本权利在德国法中的两种面向 [J].
赵宏 .
浙江社会科学, 2011, (03) :38-4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