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33
作者
李海平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基本权利; 客观价值秩序; 客观公共价值秩序; 主观公权利; 客观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理论契合我国宪法关于国家保障人权的规定,可以作为建构基本权利国家保障教义学的基础。然而,这一理论存在诸多缺陷。在理论定位上,以客观价值秩序表征客观法造成基本权利客观法对主观权利的内涵脱序;在理论逻辑上,"三重抽象"的证成方式导致基本权利规范既为自然法又为实证法、基本权利既为公法权利又为超法律权利的悖论,以及客观价值秩序功能体系内部陷入自相矛盾;在理论效用上,该理论有侵害私法自治和基本权利之虞。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理论应重构为客观公共价值秩序理论,即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的属性由普遍性调整为公共性,辐射范围从所有法律领域限缩至具有公共性的法律领域,对私法的适用限于具有公共性的私法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062 / 108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GRUNDRECHTE ALS GRUNDSATZNORMEN: Zur gegenw?rtigen Lage der Grundrechtsdogmatik[J] . Der Staat . 1990 (1)
[22]   论德国宪法学中的“客观价值秩序” [J].
冯健鹏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6) :143-149
[23]   作为客观价值秩序的基本权——从德国法看基本权保障义务 [J].
郑贤君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2) :35-45
[24]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J].
张翔 .
法学研究, 2005, (03) :21-36
[25]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分析 [J].
焦洪昌 .
中国法学, 2004, (03) :44-51
[26]   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 [J].
张千帆 .
比较法研究, 2004, (02) :1-18
[27]   宪法“私法”适用的法理分析 [J].
刘志刚 .
法学研究, 2004, (02) :35-49
[28]   市民社会与市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研究 [J].
徐国栋 .
法学研究, 1994, (04) :3-9
[29]  
基本权利在私法上效力的展开以当代中国为背景[J]. 张翔.中外法学. 200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