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与民法的关系论纲

被引:31
作者
王锴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根本法; 最高法; 民事立法; 私法自治; 保障人权; 私人自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5 ;
摘要
<正>宪法与民法关系的症结在于"宪法是公法"与"宪法是最高法"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协调。宪法的最高法地位恰恰来自于宪法是公法——可以约束民事立法者——的属性。同时,宪法是公法的属性也决定了在调整民事关系上,宪法不可能发挥主要的作用,这就是私法自治的意义。宪法和民法都是存在立法委托的"母法",但是不能得出宪法与民法效力相等的结论。同时,所谓"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主要不是指民法要依据宪法上的某个条文来制定,也主要不是指"民法是宪法的具体化",而在于宪法为民法介入私人自治设定框架或者界限上。这对于越来越强调"依法"调整民事关系的我国民法来说尤为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宪法总纲条款的性质与效力 [J].
王锴 ;
刘犇昊 .
法学论坛, 2018, 33 (03) :27-34
[2]   论宪法上的首都 [J].
王锴 .
中国法律评论, 2017, (06) :161-173
[4]   中国民法典的宪法功能——超越宪法施行法与民法帝国主义 [J].
谢鸿飞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 24 (06) :39-47+170
[5]   民法典编纂的宪法学透析 [J].
林来梵 .
法学研究, 2016, 38 (04) :99-118
[7]   论法国民法典的宪法化 [J].
李玲 .
北方法学, 2013, 7 (06) :110-116
[8]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范内涵 [J].
叶海波 .
法学家, 2013, (05) :20-33+175
[9]   限制的限制:德国基本权利限制模式的内在机理 [J].
赵宏 .
法学家, 2011, (02) :152-166+180
[10]   宪法学的教义化——德国国家法学方法论的发展 [J].
李忠夏 .
法学家, 2009, (05) :35-6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