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明的变革: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赋予及其标准

被引:1
作者
于江磊
尚海涛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主体资格; 法律体系; 二元化;
D O I
10.19702/j.cnki.jsemc.2020.02.008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105 ;
摘要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传统"自然人"法律主体理论提出了挑战。随着智能程度的提升,人工智能将逐步摆脱"物质工具"的机械特性,具备越来越强的自主性。人本主义理念的泛滥与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相冲突。从宗教神学、现实可能性、理性主义等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具备获得法律主体地位的条件。传统的以自然人为中心的"一元制"法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秉承自然法的包容理念,建构新的涵括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二元制"法律体系成为必然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   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 [J].
吴习彧 .
浙江社会科学, 2018, (06) :60-66+157
[3]   智能机器人法律人格问题论析 [J].
孙占利 .
东方法学, 2018, (03) :10-17
[4]   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J].
刘宪权 ;
胡荷佳 .
法学, 2018, (01) :40-47
[5]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 [J].
刘宪权 .
法商研究, 2018, 35 (01) :3-11
[6]   略论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法律转型 [J].
李晟 .
法学评论, 2018, 36 (01) :98-107
[7]   自主体人工智能建模及其哲学思考 [J].
高新民 ;
张文龙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 33 (11) :3-8
[8]   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 [J].
袁曾 .
东方法学, 2017, (05) :50-57
[9]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10]   人是机器的尺度——论人工智能与人类主体性 [J].
张劲松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 33 (01)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