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被引:150
作者
刘宪权
胡荷佳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人; 刑事责任能力; 刑责承担范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智能机器人是由程序设计和编制而成且具有辨认控制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能够自主思维、自发行动的非生命体。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的根本差异在于其不具有生命体,智能机器人与动物的差异在于其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智能机器人与普通机器人的差异在于其可能超越人类设计和编制的程序产生独立的意识和意志。不排除智能机器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可能,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可分为两种:在程序设计和编制范围内与在程序设计和编制范围外。在程序设计和编制范围内智能机器人实施犯罪行为是按照人类的意识和意志,应当将智能机器人看作人类实施犯罪行为的"工具",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智能机器人可能超越程序的设计和编制范围,按照自主的意识和意志实施犯罪行为,因而完全可能成为行为主体而承担刑事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金融犯罪刑法学原理.[M].刘宪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  
目的行为论导论.[M].韦尔策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  
刑法学专题理论研究.[M].刘宪权;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  
德国刑法教科书.[M].徐久生; 编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
[5]  
德国刑法教科书.[M].(德) 李斯特; 著.法律出版社.2006,
[6]  
构成要件理论.[M].(德) 贝林;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7]  
刑法概说.[M].(日) 大塚仁;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   机器人不是人,是机器,但须当人看 [J].
封锡盛 .
科学与社会, 2015, 5 (02)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