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据信息损害的承认与救济

被引:10
作者
张凌寒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
关键词
数据信息损害; 个人信息; 损害法定化; 公益诉讼; 法定赔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无损害则无赔偿,承认损害是民事救济的前提。个人信息和数据非法处理等行为可能引致非物质性数据信息损害,但其却因与传统损害要素不兼容而难获法律承认。本着风险分配与公共治理的观念,发挥侵权制度的个体救济与风险预防功能,承认数据信息损害的独立性具有制度必要性和学理可行性。回溯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可以发现,传统损害概念实质是基于社会生产方式而建构的。这为承认数据信息损害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可解决不确定性、因果关系和个体显著性的制度障碍。数据信息损害救济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将已经发生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非法收集、访问、泄露与丢失等直接数据信息损害法定化,并对后续数据信息损害进行类型化扩容,承认典型常见的非物质损害类型;另一方面,对微小系统性的数据信息类损害应采用公益诉讼的方式进行救济,并以法定赔偿方式加以衡量。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82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个人信息侵权”方案的反思及其重塑 [J].
宁园 .
当代法学, 2024, 38 (01) :44-56
[2]   论我国消费损害赔偿特别代表人诉讼机制的构建 [J].
范晓亮 .
法学, 2022, (12) :108-122
[3]   个人信息处理者对信息侵权下游损害的侵权责任 [J].
谢鸿飞 .
法律适用, 2022, (01) :23-36
[4]   数据界权的关系进路 [J].
戴昕 .
中外法学, 2021, 33 (06) :1561-1580
[5]   论个人信息的双重法律属性 [J].
彭诚信 .
清华法学, 2021, 15 (06) :78-97
[6]   风险作为损害:大数据时代侵权“损害”概念的革新 [J].
田野 .
政治与法律, 2021, (10) :25-39
[7]   个人信息泄露侵权责任构成中的“损害”——兼论风险社会中损害的观念化 [J].
谢鸿飞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1, 29 (05) :21-37
[9]   大规模侵害个人信息高额罚款研究 [J].
孙莹 .
中国法学, 2020, (05) :106-126
[10]   论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责任 [J].
程啸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2 (02) :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