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侵权”方案的反思及其重塑

被引:7
作者
宁园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侵权”; 个人信息权益; 抽象风险损害化; 侵权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以个人信息自决权为理论基础、抽象风险损害化为构建策略的“个人信息侵权”方案,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冲击侵权责任制度、不当限制行为自由、诱发诉讼泛滥等缺陷,正当性存疑。个人信息权益并非个人信息自决权,而是以控制处理风险为目的的工具性权利,其与私法人格权构成屏障结构而非并列关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仅造成抽象风险的,个人信息权益本身即可为个人提供控制手段,将抽象风险视为损害的侵权责任方案扩张失度且无必要。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损害赔偿责任,仍应以损害发生为前提。当非法处理活动被主行为吸收时,不成立“个人信息侵权”的竞合形态与替代形态,侵权责任依主行为认定。单独的非法处理活动符合侵权责任的违法性要件,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法律出版社.2020,
[2]  
实用主义.[M].(美) 詹姆士 (James;W.) ; 著.商务印书馆.2011,
[3]  
国家责任.[M].(英) 哈洛;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民事立法与公私法的接轨.[M].苏永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M].诺内特等 原著.中国政法大学社.1994,
[6]   重思个人信息权利束的保障机制:行政监管还是民事诉讼 [J].
王锡锌 .
法学研究, 2022, 44 (05) :3-18
[9]   侵权法中机会丧失理论之构建 [J].
冯德淦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1) :135-148
[10]   风险作为损害:大数据时代侵权“损害”概念的革新 [J].
田野 .
政治与法律, 2021, (10) :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