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作为损害:大数据时代侵权“损害”概念的革新

被引:112
作者
田野
机构
[1] 天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侵权; 损害; 确定性; 风险;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21.10.003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在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路径下,损害的认定陷入困境。个人信息损害因具有无形性、潜伏性、未知性、难以评估等特征,是否符合"确定性"标准存在疑问。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应当对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概念加以反思,承认风险性损害。损害的确定性不等于损害已发生,实质性的未来风险亦可满足确定性要求。信息暴露带来的风险升高、预防风险的支出和风险引发的焦虑是侵权造成利益差额的体现,皆可成立损害。个人信息风险损害的认定应以场景化为基本进路,于个案中综合考量信息的类型、处理行为的目的方式、信息误用的迹象等因素而做出判断。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风险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及其制度建设 [J].
杨知文 .
法学, 2021, (04) :16-30
[2]   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亮点与创新 [J].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2020, (04) :5-25
[3]   数据泄露损害问题研究 [J].
解正山 .
清华法学, 2020, 14 (04) :140-158
[4]   民法典视角下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以事实不确定性及其解决为中心 [J].
阮神裕 .
法学家, 2020, (04) :29-39+192
[5]   《民法典》对侵权责任规则的修改与完善 [J].
杨立新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0, 28 (04) :33-49
[7]   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 [J].
叶名怡 .
法学研究, 2018, 40 (04) :83-102
[8]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危机及其侵权法应对 [J].
徐明 .
中国法学, 2017, (01) :130-149
[9]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10]   风险社会大规模损害责任法的范式重构——从侵权赔偿到成本分担 [J].
刘水林 .
法学研究, 2014, 36 (03) :10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