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的双重法律属性

被引:187
作者
彭诚信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人格; 个人信息控制权; 信息财产控制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数字社会中作为权利客体的个人信息具有固有的人格与天然的财产双重价值,决定了个人信息权在本质上是包含财产利益的人格权。个人信息中的人格权益由个人控制,专属个人且不能让渡,其中财产权益却因市场失灵而难以积极实现,当下可采责任方式与人格权益一体依人格权获得救济,这一双重权益统称为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中的财产权益主要由数据生产者控制,可称为数据财产权,包括占有、使用、处分以及与个人共享收益等内容,可依违约和反不正当竞争等获得多元保护。个人信息权的人格权属性具有对数据财产权的优位性,它因此是信息处理的底线;信息处理者不但要有信息处理的合法(正当)基础,而且负有保护个人信息的义务;个人当然也不能干预数据市场的正常运行。个人信息的价值双重性、权益双重性与权益归属双重性,理顺了个人信息在性质、归属、利用、保护等法律关系上的内在逻辑,将为驱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丰厚的学理基础与制度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97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论数据信托:一种数据治理的新方案 [J].
翟志勇 .
东方法学, 2021, (04) :61-76
[2]   信息控制权法理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J].
刘士国 .
政法论丛, 2021, (03) :80-91
[3]   同意≠授权——个人信息处理的核心问题辨析 [J].
高富平 .
探索与争鸣, 2021, (04) :87-94+178
[4]   论物质性人格权的性质与立法原则 [J].
孟勤国 ;
牛彬彬 .
法学家, 2020, (05) :1-12+190
[5]   论数据、信息与隐私的权利层次与体系建构 [J].
彭诚信 ;
杨思益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2) :79-89
[6]   从“权利规范模式”走向“行为控制模式”的数据信托——数据主体权利保护机制构建的另一种思路 [J].
冯果 ;
薛亦飒 .
法学评论, 2020, 38 (03) :70-82
[9]   数据流通理论 数据资源权利配置的基础 [J].
高富平 .
中外法学, 2019, 31 (06) :1405-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