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中的加成定价与规模报酬效应

被引:7
作者
崔元硕 [1 ]
黄昊 [2 ]
张琼 [3 ,4 ]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3]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余值; 加成定价; 规模报酬;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7.10.008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研究目标:考察经典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时是否因加成定价或规模报酬效应而出现估计偏差。研究方法:基于放松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并在分别估计加成定价率和规模报酬率基础上对古典索洛余值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加成定价效应是造成古典索洛余值与全要素生产率偏差的重要原因;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可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经济冲击的影响。研究创新:基于扩展后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了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古典索洛余值是否存在估计偏差以及偏差的主要来源。研究价值:分离新古典索洛余值中的加成定价和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经验研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偏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4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生产率估计及其波动分解 [J].
白重恩 ;
张琼 .
世界经济, 2015, 38 (12) :3-28
[2]   市场分割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J].
申广军 ;
王雅琦 .
南方经济, 2015, (04) :27-42
[3]   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源泉:要素投入、生产率与环境消耗 [J].
刘瑞翔 .
世界经济, 2013, 36 (10) :123-141
[4]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J].
龚关 ;
胡关亮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4-15+29
[6]   府际关系、关系产权与经济效率——一个解释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的新视角 [J].
顾乃华 ;
朱卫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2) :46-57
[7]   中国各地区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90-2006) [J].
周晓艳 ;
韩朝华 .
南开经济研究, 2009, (05) :26-48
[8]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10]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5, (05) :46-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