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率估计及其波动分解

被引:71
作者
白重恩 [1 ]
张琼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要素有效使用; 要素配置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生产率被视为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经验分析中如何识别其影响因素却存在很大分歧。本文首先估计了中国1978-2013年全国和各省各年的生产率水平,之后考察生产率波动的影响机制,并对2008年以来生产率下降的成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就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角度而言,研发强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相对收入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2)存货规模和就业参与率通过影响要素的有效使用量,分别对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3)从要素配置效率角度来看,政府干预对生产率有显著负面影响,投资率与生产率显著负相关。中国近年来生产率下降主要源于其"后发优势"不断减弱、就业参与率持续降低与投资率不断攀升。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8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白重恩 ;
张琼 .
世界经济, 2014, 37 (10) :3-30
[2]   中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及发展动态 [J].
李海峥 ;
贾娜 ;
张晓蓓 ;
Barbara Fraumeni .
经济研究, 2013, 48 (07) :49-62
[3]   要素错配水平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效应的研究 [J].
王林辉 ;
高庆昆 .
经济学动态, 2013, (06) :61-67
[4]   转型时期经济波动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J].
邵军 ;
徐康宁 .
经济研究, 2011, 46 (12) :97-110
[5]   府际关系、关系产权与经济效率——一个解释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的新视角 [J].
顾乃华 ;
朱卫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2) :46-57
[6]   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 [J].
刘瑞明 ;
石磊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127-137
[7]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J].
林毅夫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7, (08) :4-12+57
[8]   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 [J].
彭国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2) :52-59
[9]   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 [J].
陈钊 ;
陆铭 ;
金煜 .
世界经济, 2004, (12) :25-31+77
[10]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史清琪等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