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人格保护与经济激励机制

被引:75
作者
蔡培如 [1 ]
王锡锌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2]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人格保护; 经济激励; 知情—同意; 数据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中的"知情—同意"框架偏向于通过信息主体自治以保护个人信息,这一路径选择对信息的合理流通和利用构成了严苛的限制,实践中也存在形式化问题。从理论基础和经验逻辑看,"知情—同意"规则需要考虑更为具体的场景;而在具体场景中,对信息主体的经济激励机制可以引导和促成信息主体的"同意"。因此可以将经济激励作为同意的促成机制,这有助于在不偏离"知情—同意"规则的前提下,为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合理利用双重目标的实现提供一种平衡方案。通过经济激励机制,信息处理者可与信息主体共享数据利用产生的经济收益,由此适当突破"必要性原则",获得超出为信息主体提供服务之目的的数据处理权限。但经济激励机制亦需受到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避免被泛化为普遍适用的数据处理后门。在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中,可以考虑引入经济激励制度,构建人格保护与利益激励相结合的"二元机制",在坚持人格保护的原则下,通过经济激励机制有效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的合理流通和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个人信息保护的中国权利话语 [J].
程关松 .
法学家, 2019, (05) :17-30+191
[2]   个人信息权作为民事权利之证成:以知识产权为参照 [J].
吕炳斌 .
中国法学, 2019, (04) :44-65
[3]   数据主体的“弱同意”及其规范结构 [J].
蔡星月 .
比较法研究, 2019, (04) :71-86
[4]   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模式选择 [J].
王成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06) :124-146+207
[5]   个人信息对价化及其基本制度构建 [J].
郑观 .
中外法学, 2019, 31 (02) :477-498
[6]   个人信息使用的合法性基础——数据上利益分析视角 [J].
高富平 .
比较法研究, 2019, (02) :72-85
[7]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保护条文研究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19, 31 (01) :54-75
[8]  
个人信息保护中“知情同意”适用的困境与出路[J]. 江帆,常宇豪.经济法论坛. 2018(02)
[10]   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J].
丁晓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6) :19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