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被引:47
作者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市经济联系; 城市流强度; 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 中原经济区;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03.02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8 +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J].
陈群元 ;
宋玉祥 .
经济地理, 2011, 31 (11) :1840-1844
[2]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 [J].
韩增林 ;
郭建科 ;
杨大海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741-747
[3]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J].
赵雪雁 ;
江进德 ;
张丽 ;
侯成成 ;
李昆阳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218-223
[4]   我国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研究进展 [J].
何涛 ;
钱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9 (06) :653-657
[5]   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 [J].
李俊峰 ;
焦华富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535-544
[6]   辽中南城市群内在功能联系及优化建议 [J].
李平 ;
佟连军 ;
邓丽君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6) :42-45+57
[7]   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外向服务功能测度与比较 [J].
姜博 ;
修春亮 ;
赵映慧 .
人文地理, 2009, 24 (04) :62-65
[8]   “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J].
姜博 ;
修春亮 ;
赵映慧 .
地理科学, 2009, 29 (03) :347-352
[9]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流分析与模型阐释 [J].
姜博 ;
修春亮 ;
陈才 .
经济地理, 2008, (05) :853-856+861
[10]   城市群对外服务功能量化解析——以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三城市群为例 [J].
王海江 ;
苗长虹 .
人文地理, 2008, (04)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