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被引:44
作者
姜博 [1 ]
修春亮 [2 ]
赵映慧 [1 ,2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环渤海; 城市群; “十五”时期;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9.03.019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环渤海城市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分析"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必将为"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产生"抛砖引玉"的功效。选取"十五"时期环渤海地区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共28座城市的市区从业人员、GDP、人均GDP等指标,利用城市流强度等模型测度了三大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强度,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共25座城市相比较。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居环渤海地区首位,辽中南次之,山东半岛位居最后;"十五"期末与期初相比,京津冀、辽中南的经济联系强度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尤以京津冀上升幅度最大,而山东半岛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经济联系强度虽弱于长三角,但略强于珠三角,而辽中南、山东半岛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则更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 [J].
王欣 ;
吴殿廷 ;
王红强 .
城市发展研究, 2006, (03) :55-59
[2]   国外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研究进展 [J].
熊剑平 ;
刘承良 ;
袁俊 .
世界地理研究, 2006, (01) :63-70
[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J].
张虹鸥 ;
叶玉瑶 ;
罗晓云 ;
叶树宁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6) :53-56
[4]   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估 [J].
修春亮 ;
许大明 ;
祝翔凌 .
地理科学, 2004, (03) :320-325
[5]   商业地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回顾 [J].
桑义明 ;
肖玲 .
人文地理, 2003, (06) :67-71+76
[6]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2, (06) :742-752
[7]   论京津空间相互作用 [J].
戴学珍 .
地理科学, 2002, (03) :257-262
[8]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 [J].
王士君 ;
王丹 ;
高群 .
地理科学, 2001, (06) :558-563
[9]   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 [J].
朱英明 ;
于念文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1) :31-33+44
[10]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J].
李国平 ;
王立明 ;
杨开忠 .
经济地理, 2001, (01)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