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识观:重塑面向智能时代的教与学

被引:122
作者
王竹立
机构
[1] 中山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关键词
软知识; 新知识观; 新建构主义; 零存整取; 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5.004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历史上对知识有过很多定义,也有过很多种不同的知识观,但大多都把知识视为正确的、经过检验的、被专家学者系统加工整理过的人类认知成果。自网络诞生以来,人类的经验被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存储在数字媒体中,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一种新的知识类型开始出现并受到重视。这种还在形成过程中的、尚未被系统加工整理的知识,被称为软知识,而传统的、经过系统加工整理的知识被称为硬知识。区别软、硬知识最主要的指标是知识的稳定性,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内容的稳定性和价值的稳定性。以软、硬知识为主要划分标志的知识观被称为"新知识观"。新知识观引发了一系列变化,产生了新学习观、新教学观以及新的教与学和理论与模式,对新时代的教育变革和教育信息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再论面向智能时代的新知识观——与何克抗教授商榷 [J].
王竹立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2) :45-54
[2]   论素养本位的知识观转型:从客观主义到生成主义 [J].
刘亚 ;
赵建梅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 (04) :12-15
[3]   也论“新知识观”——到底是否存在“软知识”与“硬知识” [J].
何克抗 .
中国教育科学, 2018, 1 (02) :36-44+137
[5]   面向智能时代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新论 [J].
王竹立 .
远程教育杂志, 2017, 35 (03) :3-10
[6]   论联想与创新的关系 [J].
王竹立 .
数字教育, 2016, 2 (06) :1-9
[7]   香农信息定义解读 [J].
魏艳红 .
数码世界, 2016, (12) :59-60
[9]   论课程知识观的传统及其改造——一项课程学术史的考察 [J].
张良 ;
张寅 .
高等教育研究, 2016, 37 (02) :55-63
[10]   知识观的转型与教师培训变革 [J].
单文顶 ;
袁爱玲 .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 (1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