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模式探析

被引:25
作者
任彦君
机构
[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 财产性利益; 财产犯罪; 网络犯罪; 法条竞合;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7.05.031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由于网络中的财产性利益具有多重属性,因此对侵犯网络中财产性利益的行为一般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罪名可以适用,其中包括财产犯罪的罪名和网络犯罪的罪名等。在早期,对侵犯网络中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按照财产犯罪论处的情形较多,但是随着网络中财产性利益的不断增多,将某种行为按照财产犯罪进行惩处因存在价值认定的难题而遭诟病。在网络犯罪罪名体系逐渐完善的情势下,以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网络犯罪来处理侵犯网络中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更能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在运用现行网络犯罪条款对财产性利益进行刑法保护时存在法条竞合的处理问题,对此应在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法条竞合原理选择合适的罪名进行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刑法教义学视角下流量劫持行为的性质探究 [J].
叶良芳 .
中州学刊, 2016, (08) :45-49
[2]   网络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司法动向与理论协同 [J].
孙道萃 .
政治与法律, 2016, (06) :43-57
[3]   刑法中的“财物价值”与“财产性利益” [J].
王骏 .
清华法学, 2016, 10 (03) :39-56
[4]   “流量劫持”的刑法规制及完善 [J].
孙道萃 .
中国检察官, 2016, (08) :74-78
[5]   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 [J].
刘明祥 .
法学, 2016, (01) :151-160
[6]   罪数论与竞合论探究 [J].
张明楷 .
法商研究, 2016, 33 (01) :116-128
[7]   窃取并倒卖上网流量构成盗窃罪 [J].
彭智刚 ;
徐志豪 .
人民司法, 2015, (18) :49-51+1
[8]   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 [J].
张明楷 .
法学, 2015, (03) :12-25
[9]   盗窃“流量包”等虚拟财产如何适用法律 [J].
赵文胜 ;
梁根林 ;
曲新久 ;
张新宪 ;
董晓华 ;
罗欣 ;
吴新华 ;
赵阳 .
人民检察, 2014, (04) :41-46
[10]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若干问题探讨 [J].
孙玉荣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11 (02)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