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付费”vs.“发行人付费”:谁的信用评级质量更高?

被引:66
作者
吴育辉 [1 ]
翟玲玲 [2 ]
张润楠 [3 ]
魏志华 [4 ]
机构
[1]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2] 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3] 福州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
[4]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质量; 投资人付费; 发行人付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选择2011—2015年被中债资信覆盖的发债A股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了"投资人付费"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评级质量高低。研究发现:(1)与"发行人付费"评级相比,采用"投资人付费"模式的中债资信所作评级显著更低。(2)与"发行人付费"评级相比,当采用"投资人付费"模式的中债资信所作评级越低时,发行人未来盈利能力越差、预期违约风险越高,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也越高,这表明"投资人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质量更高。(3)"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内部私有信息,但由于同时存在独立性缺失问题,"发行人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质量仍然不如"投资人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质量,这说明独立性对于评级机构尤其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49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投资者付费”模式对“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的影响:基于中债资信评级的实验证据 [J].
林晚发 ;
何剑波 ;
周畅 ;
张忠诚 .
会计研究, 2017, (09) :62-68+97
[2]   管理层能力、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信用评级 [J].
吴育辉 ;
吴世农 ;
魏志华 .
经济管理, 2017, 39 (01) :165-180
[3]   中国的信用评级真的影响发债成本吗? [J].
寇宗来 ;
盘宇章 ;
刘学悦 .
金融研究, 2015, (10) :81-98
[4]   声誉机制、信用评级与中期票据融资成本 [J].
王雄元 ;
张春强 .
金融研究, 2013, (08) :150-164
[5]   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 [J].
何平 ;
金梦 .
金融研究, 2010, (04) :15-28
[6]  
Are Chinese credit ratings relevant? A study of the Chinese bond market and credit rating industry[J] . Miles Livingston,Winnie P.H. Poon,Lei Zhou.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2018
[7]   Non-rating revenue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 [J].
Baghai, Ramin P. ;
Becker, Bo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8, 127 (01) :94-112
[8]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redit ratings [J].
Kedia, Simi ;
Rajgopal, Shivaram ;
Zhou, Xing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7, 124 (03) :632-653
[9]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timeliness of issuer-paid vs. investor-paid ratings[J] . Erik Berwart,Massimo Guidolin,Andreas Milidonis.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 2016
[10]  
Managerial Ability and Credit Risk Assessment[J] . Samuel B. Bonsall,Eric R. Holzman,Brian P. Miller.Management Science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