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23
作者
宋琼 [1 ]
谢志祥 [2 ]
李同昇 [1 ]
刘静玉 [2 ]
冯长安 [1 ]
张颖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长江中游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按照"点"→"线"→"面"→"网络"的分析思路,运用分形理论、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空间句法模型、时间-空间可达性模型,研究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在"点"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武汉为超大城市且垄断地位较强,城市体系呈序列型分布,规模结构呈"橄榄状"态势。(2)在"线"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整体偏弱,骨干联系由武汉、长沙、南昌组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较强,3个省会城市与其腹地城市间呈星形结构特征。(3)在"面"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武汉、长沙、南昌3个辐射中心,在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武汉—南昌辐射连片趋势较明显。(4)在"网络"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的时间、空间可达性格局基本一致,与拓扑可达性存在一定偏差。时间、空间可达性格局中心向南、西北、东北方向沿长江河谷地带出现"波峰",受桐柏山、幕阜山影响在北、东南方向分布"波谷"。在路网的发育方面,武汉城市圈发育最好,长株潭城市群受地形影响最大,环鄱阳湖城市群发育最均衡。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关联研究 [J].
鄢小兵 ;
徐艳兰 ;
高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 (05) :47-52+57
[2]   基于引力模型视角下的“昌九一体化”实证分析 [J].
周德才 ;
谢尧 ;
卢晓勇 .
现代城市研究, 2015, (05) :84-88+118
[3]   一种改进的基于空间句法的地铁可达性演变研究——以广佛地铁为例 [J].
周群 ;
马林兵 ;
陈凯 ;
曹小曙 .
经济地理, 2015, 35 (03) :100-107
[4]   中原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重组研究 [J].
刘静玉 ;
丁志伟 ;
孙方 ;
赵爽 .
经济地理, 2014, 34 (10) :53-61+110
[5]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网络体系分析——基于民营企业布局 [J].
杨佩 ;
杨永春 ;
卢红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5) :55-58
[6]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J].
刘静玉 ;
杨虎乐 ;
宋琼 ;
范晓霞 .
地理科学, 2014, 34 (09) :1060-1068
[7]   流空间视角的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研究 [J].
陈晨 ;
修春亮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4, (04) :82-89
[8]   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 [J].
虞虎 ;
陈田 ;
陆林 ;
王开泳 ;
朱冬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2) :169-180
[9]   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研究 [J].
卢明珠 ;
尹发能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4) :64-68
[10]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空间经济联系与网络结构——基于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 [J].
王圣云 ;
秦尊文 ;
戴璐 ;
王鑫磊 .
经济地理, 2013, 33 (04) :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