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44
作者
刘静玉
杨虎乐
宋琼
范晓霞
机构
[1] 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城市间相互作用; 城市潜能; 中原经济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4.09.005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时空差异明显。"线"层次上,城市间的引力和城市联结线数目的增多,逐渐形成辐射网络,引力和联结线数目的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点"层次上,通过"线-点"叠加分析,城市最大联结线数目增多和城市潜能等级提升的时空差异性明显。而且1990~2010年间各个城市潜能等级跃迁的时空差异明显。"面"层次上,近20多年来,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化,但4个中心城市的腹地变化明显,核心组团——郑州组团1990~2000年北扩,2000~2010年东扩;1990~2010年,潜能高值区域的空间收缩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060 / 10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变化研究.[D].杨虎乐.河南大学.2013, 02
[2]  
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研究.[D].梁政骥.广州大学.2012, 03
[3]  
基于GIS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与模型研究.[D].秦玉.同济大学.2008, 07
[4]  
基于铁路客货流的东北城镇系统空间极化研究.[D].孟伟.东北师范大学.2007, 05
[5]   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J].
孙东琪 ;
张京祥 ;
胡毅 ;
周亮 ;
于正松 .
地理科学, 2013, 33 (09) :1043-1050
[6]   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时空变化分析——基于城市流强度的视角 [J].
徐慧超 ;
韩增林 ;
赵林 ;
彭飞 .
经济地理, 2013, 33 (06) :53-58
[7]   中国西部城市群城市间联系测度与功能升级研究——以兰白西城市群为例 [J].
贾卓 ;
陈兴鹏 ;
袁媛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3, (04) :71-76
[8]   基于ESDA的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空间关联研究 [J].
李波 ;
张吉献 .
现代城市研究, 2013, 28 (04) :96-99+104
[9]   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时空变化分析 [J].
吴继华 ;
赵林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 (01) :128-133
[10]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内在机理与定量分析 [J].
丁志伟 ;
张改素 ;
王发曾 .
地理科学, 2013, 33 (04) :4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