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时空变化分析——基于城市流强度的视角

被引:50
作者
徐慧超
韩增林
赵林
彭飞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城市流强度; 时空演变;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6.02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间截面,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度。根据计算结果,运用Q形聚类法,将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划分为15种类型,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尚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内各部门的外向服务能力不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空间联系较为松散;②随时间变化,城市流强度的绝对差异在增大,相对差异在减小,区内城市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相差较大;③郑州居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高值区中心,且郑州与区内外围城市的城市流梯度差不断缩小,溢出效应开始显现;④空间格局变化较小,且基本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⑤特殊的区位优势对区域内城市流强度的影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城市联系的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J].
王学定 ;
范宪伟 ;
高峰 .
城市问题, 2012, (05) :72-76
[2]   基于城市流要素的区域城市内外部功能联系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域为例 [J].
李王鸣 ;
江勇 .
经济地理, 2012, 32 (02) :59-65
[3]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 [J].
韩增林 ;
郭建科 ;
杨大海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741-747
[4]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J].
赵雪雁 ;
江进德 ;
张丽 ;
侯成成 ;
李昆阳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218-223
[5]   我国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研究进展 [J].
何涛 ;
钱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9 (06) :653-657
[6]   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 [J].
李俊峰 ;
焦华富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535-544
[7]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特征分析 [J].
贾利军 .
商场现代化, 2010, (05) :96-98
[8]   辽中南城市群内在功能联系及优化建议 [J].
李平 ;
佟连军 ;
邓丽君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6) :42-45+57
[9]   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外向服务功能测度与比较 [J].
姜博 ;
修春亮 ;
赵映慧 .
人文地理, 2009, 24 (04) :62-65
[10]   “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J].
姜博 ;
修春亮 ;
赵映慧 .
地理科学, 2009, 29 (03) :34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