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

被引:69
作者
虞虎 [1 ,2 ,3 ,4 ]
陈田 [1 ]
陆林 [3 ]
王开泳 [1 ]
朱冬芳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4]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群旅游地; 旅游经济网络; 空间发展模式; 江淮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K901.7 []; TU982.2 [中国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083301 ;
摘要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系呈南紧北疏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城市旅游地之间网络密度、联结边数、联系紧密度正在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介能力和核心作用有降低趋势,多数城市呈路径依赖的循环累计,网络空间均衡性增强,据此将11个城市旅游地划分为5种类型。结合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实力等要素,对11城市进行旅游地层次划分,提出了"三条一级旅游轴线、两条二级旅游轴线、一条潜在旅游轴线"的空间结构及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8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城市旅游到城市群旅游的系统研究 [J].
虞虎 ;
陆林 ;
朱冬芳 ;
曾琪洁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8) :1087-1096
[2]   基于拓扑网络的江淮城市群通达性分析 [J].
方大春 ;
周正荣 .
铜陵学院学报, 2012, 11 (03) :60-63
[3]   基于旅游流的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陈浩 ;
陆林 ;
郑嬗婷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257-266
[4]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 [J].
朱付彪 ;
陆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9) :1565-1576
[5]   长江三角洲城市一日游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测度与分析 [J].
曹芳东 ;
吴江 ;
徐敏 ;
薛献伟 .
人文地理, 2010, 25 (04) :109-114
[6]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 [J].
刘法建 ;
张捷 ;
章锦河 ;
陈冬冬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1141-1152
[7]   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区发展策略研究——以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为例 [J].
苏章全 ;
明庆忠 ;
李庆雷 .
旅游学刊, 2010, 25 (06) :37-44
[8]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J].
程必定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04) :12-19
[9]   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 [J].
李俊峰 ;
焦华富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535-544
[10]   基于IEW & TOPSIS法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洪 ;
顾朝林 ;
张燕 .
经济地理, 2009, 29 (12) :2044-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