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30
作者:
李义龙
[1
,2
]
廖和平
[1
,2
]
张亚飞
[1
,2
]
张茜茜
[1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标准农田;
耦合协调度;
局部空间自相关;
障碍度模型;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9.02.013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为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通过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测度、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古路镇耕地进行分析评价,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并根据各项目区主要发展障碍明确项目建设模式及方向.研究表明:(1)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指数介于0.261 8~0.798 6之间,空间稳定性指数介于0.439 7~0.999 9之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空间稳定耦合协调度较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在空间上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划分为优先划定区、重点建设区、后备调控区和生态缓冲区等4个总体分区和19个详细分区,依据资源禀赋确定产业兴旺—集约高效、提质增效—产业培育、补齐短板—整合资源、生态宜居—环境整治等4个发展模式;(3)古路镇耕地资源总体上呈现"西优东劣""南退北稳"的空间格局,应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重视生态保护;(4)现行规划中古路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位于优先划定区和重点建设区,布局较为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9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