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象限法的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模式

被引:91
作者
唐秀美 [1 ,2 ,3 ]
潘瑜春 [1 ,2 ,3 ]
刘玉 [1 ,2 ,3 ]
任艳敏 [1 ,2 ,3 ]
机构
[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 布局; 模式; 五华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的基本条件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建设适宜性。为了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该文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首先对耕地质量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其中,耕地质量从立地条件、耕地物理性状、耕地化学性状及利用条件4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从农田基础条件、区域社会经济综合条件及群众意愿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据评价结果分析了五华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的不同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程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四象限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域进行了划分,其中,"高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15 460.51 hm2,占到五华县耕地总面积的37.65%,"高质量低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8 771.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36%,"低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7 508.7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71%。在对3个区域的耕地限制性因素、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农田的空间调整措施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建设模式及建设方向。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6+293 +29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河北省耕地因素组合的构建及分布规律研究.[D].高士光.河北农业大学.2008, 08
[2]   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及潜力分析——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 [J].
方勤先 ;
严飞 ;
魏朝富 ;
张仕超 ;
魏晓飞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9 (03) :122-130
[3]   基于生态导向的基本农田空间配置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J].
丁庆龙 ;
门明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03) :342-348
[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 [J].
薛剑 ;
韩娟 ;
张凤荣 ;
郧文聚 ;
刘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5) :193-203
[5]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方案合理性评价研究——以广东省龙门县为例 [J].
杨绪红 ;
金晓斌 ;
郭贝贝 ;
窦洪桥 ;
赵新新 ;
周寅康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2) :265-274
[6]   基于耕地系数和预评价法的耕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J].
唐秀美 ;
潘瑜春 ;
刘玉 ;
任艳敏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1) :211-218+294
[7]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县域基本农田空间布局 [J].
奉婷 ;
张凤荣 ;
李灿 ;
曲衍波 ;
朱凤凯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1) :200-210+293
[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临困境与对策初探 [J].
黄玉娇 ;
陈美球 ;
刘志鹏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 26 (11) :28-30+39
[9]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 [J].
王新盼 ;
姜广辉 ;
张瑞娟 ;
赵婷婷 ;
曲衍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0) :241-250
[10]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J].
杨伟 ;
谢德体 ;
廖和平 ;
潘卓 ;
朱琳 ;
李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07) :219-22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