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

被引:121
作者
王新盼 [1 ,2 ]
姜广辉 [1 ,2 ]
张瑞娟 [1 ,2 ]
赵婷婷 [3 ]
曲衍波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
[4]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分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 逐级修正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平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尚未见参照做法。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和逐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评价基础上,修正得到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结合基本农田质量现状及其限制因子可改造程度,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和经整治后可建成2个层次上划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区适宜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农田有6036.98hm2,占基本农田总量的43.54%。其中1026.70hm2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集中分布在马昌营镇和大兴庄镇等西南平原乡镇,其他5010.28hm2为经整治后可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区和半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立足区域特点,分类推进,已具备建设条件的西南部平原区应致力于打造高端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平原区需要重点协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关系,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半山区应在提升农田质量的同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与测算——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J].
曲衍波 ;
张凤荣 ;
宋伟 ;
梁发超 ;
姜广辉 .
地理学报, 2012, 67 (04) :490-503
[2]   基于GIS与耕地质量组合评价模型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 [J].
涂建军 ;
卢德彬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2) :234-238
[3]   基本农田易侵占区域的划定 [J].
郭龙 ;
张海涛 ;
于波 ;
谷建立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0 (06) :740-745
[4]   高要求与硬任务迸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J].
吴海洋 .
中国土地, 2011, (10) :16-18
[5]   基于土地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J].
董秀茹 ;
尤明英 ;
王秋兵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4) :336-339
[6]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LESA方法的基本农田划定 [J].
钱凤魁 ;
王秋兵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2) :251-255
[7]   基于GIS的农村住区生态重要性空间评价及其分区管制——以兴国县长冈乡为例 [J].
谢花林 ;
李秀彬 .
生态学报, 2011, 31 (01) :230-238
[8]   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模拟 [J].
姜广辉 ;
赵婷婷 ;
段增强 ;
张凤荣 ;
霍荟阁 ;
谭雪晶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0) :304-311
[9]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农田配置研究 [J].
金志丰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5) :134-137+164
[10]   基于分等因素组合的农用地整理类型分区 [J].
郭力娜 ;
张凤荣 ;
曲衍波 ;
关小克 ;
朱泰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9) :308-31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