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

被引:104
作者
薛剑 [1 ,2 ,3 ]
韩娟 [4 ]
张凤荣 [2 ,3 ]
郧文聚 [1 ,3 ]
刘玉 [5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3]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4] 国土资源部地质出版社
[5]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稳定性; 区划;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可行性; 建设时序; 富锦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既要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建成后的稳定性。该文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区位条件、生态条件、建设用地扩张动力等方面构建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模型,运用理想解逼近法测算各评价单元的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最后用四象限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富锦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高度可行区域面积为13.18万hm2,中度可行区域面积22.72万hm2,低度可行区域面积22.18万hm2;高度稳定区域面积为7.58万hm2,中度稳定面积为27.73万hm2,低度稳定区域面积为22.77万hm2。基于空间稳定性优先的目标导向,分别确定国营农场辖区和地方政府辖区的建设时序。其中,国营农场辖区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6.75万hm2,主要分布在七星农场、创业农场、红卫农场、前进农场和青龙山农场;地方政府辖区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4.41万hm2,主要分布在二龙山镇、锦山镇、头林镇和宏胜镇。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0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 [J].
王新盼 ;
姜广辉 ;
张瑞娟 ;
赵婷婷 ;
曲衍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0) :241-250
[2]   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 [J].
冯锐 ;
吴克宁 ;
王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2) :243-251
[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注意几个要点 [J].
梁伟峰 ;
刘娜 .
中国集体经济, 2012, (16) :3-4
[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李少帅 ;
郧文聚 .
资源与产业, 2012, 14 (03) :189-193
[5]   东北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有利因素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J].
林英 .
中国土地, 2011, (12) :37-38
[6]   低碳经济内涵与四象限评价法 [J].
陈永国 ;
褚尚军 ;
李宗祥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1, 32 (06) :60-63
[7]   高要求与硬任务迸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J].
吴海洋 .
中国土地, 2011, (10) :16-18
[8]   北京郊区节事旅游发展时空分异特征 [J].
戴林琳 ;
盖世杰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8) :1056-1064
[9]   基于土地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J].
董秀茹 ;
尤明英 ;
王秋兵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4) :336-339
[10]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农田配置研究 [J].
金志丰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5) :134-13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