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经济体的异质性增长路径及模式转换——兼论经济增长源泉的传统分解偏差

被引:42
作者
刘贯春 [1 ]
刘媛媛 [2 ]
张军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异质性增长路径; 模式转换; 有限混合模型; 内生聚类; 测算偏差;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078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传统文献通常假定所有经济体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抑或是将地理位置和人均收入作为分样本的先验划分依据。然而,这一假定是否恰当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在有限混合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地区真实GDP条件分布的相似性将不同地区的增长路径内生聚类为多种模式,并探究了背后的决定因素及增长源泉差异。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级经济体的增长路径存在异质性,可以利用3组别有限混合模型进行刻画。同时,人力资本和政府支出有助于理解不同省级经济体的异质性增长模式,而地理位置和人均收入亦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更为重要的是,约1/3省份的增长路径存在模式转换,且表现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地区经济增长的分解结果发现,尽管资本积累在不同增长模式中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不同模式存在差异化增长率的根本原因。特别地,忽略增长路径异质性将高估物质资本的贡献率约8.2%,并低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约7.7%。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要素重置、经济增长与区域非平衡发展 [J].
刘贯春 ;
张晓云 ;
邓光耀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07) :35-56
[2]   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效率提升——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J].
刘贯春 ;
张军 ;
丰超 .
管理世界, 2017, (06) :9-22+187
[4]   市场准入与“大众创业”:基于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J].
倪鹏途 ;
陆铭 .
世界经济, 2016, 39 (04) :3-21
[5]   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的边际效应演化分析 [J].
张成思 ;
刘贯春 .
经济研究, 2015, 50 (12) :84-99
[6]   产业异质性、产业结构与中国省际经济收敛 [J].
戴觅 ;
茅锐 .
管理世界, 2015, (06) :34-46+62+187
[7]   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的实际经济波动 [J].
饶晓辉 ;
刘方 .
经济研究, 2014, 49 (11) :17-30
[8]   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 [J].
朱国忠 ;
乔坤元 ;
虞吉海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3) :1171-1194
[9]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J].
龚关 ;
胡关亮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4-15+29
[10]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分级教育的效应 [J].
黄燕萍 ;
刘榆 ;
吴一群 ;
李文溥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9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