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118
作者
陈晓红
万鲁河
机构
[1]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环境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城市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 脆弱性; 协调性; 作用机制;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3.12.029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33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受到人类活动高强度干扰,要实现耦合的协调发展与脆弱性的减少需要一定内外力的强力支撑。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协调性与脆弱性是在自然条件与孕灾环境、人口素质与城市文明、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与管理科学、系统自身的恢复力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通过挖掘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之间的的宏观作用机制,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为提高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450 / 14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城市拓展对资源消耗的影响程度分析——以长春市为例 [J].
刘艳军 ;
张婧 .
地理科学, 2012, 32 (09) :1093-1098
[2]   城市空间扩展对区域洪涝孕灾环境的影响 [J].
苏伟忠 ;
杨桂山 ;
陈爽 .
资源科学, 2012, 34 (05) :933-939
[3]   基于GIS和遥感的中国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 [J].
刘沁萍 ;
田洪阵 ;
杨永春 .
地理科学, 2012, 32 (06) :686-693
[4]   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 [J].
赵兴国 ;
潘玉君 ;
赵波 ;
和瑞芳 ;
刘树芬 ;
杨小燕 ;
李会仙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6) :706-714
[5]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宋超山 ;
马俊杰 ;
杨风 ;
马营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5) :85-90
[6]   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 [J].
陈萍 ;
陈晓玲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4) :454-462
[7]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宋建波 ;
武春友 .
中国软科学, 2010, (02) :78-87
[8]   东北地区煤炭城市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J].
李博 ;
佟连军 ;
韩增林 .
地理研究, 2010, 29 (02) :361-372
[9]   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研究 [J].
李孝坤 ;
韦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1) :139-147
[10]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演化分析 [J].
王新杰 ;
薛东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378-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