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煤炭城市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被引:38
作者
李博 [1 ]
佟连军 [2 ]
韩增林 [1 ]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煤炭城市; 脆弱性; 可持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采用实地走访调研以及座谈等方式对东北地区煤炭城市的脆弱性状况进行定性的诊断,利用东北地区煤炭城市2000年和2005年统计数据进行脆弱性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自然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先天的不稳定和敏感性、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固体废弃物的堆积等方面;②经济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资源储量、产业结构、企业生产能力、技术创新等方面;③社会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造成的就业结构和劳动技能的缺乏,以及再就业的难度大;④对东北地区煤炭城市的脆弱性进行类型分异,2000年,研究区域除鹤岗市较低脆弱之外,其余城市均属于中度脆弱区;2005年,研究区域均转变为中度脆弱区;⑤总结出东北地区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四种模式,即综合型发展模式、期待型培育模式、接续型发展模式和创建和谐社会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7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 [J].
王实 .
辽宁经济, 2006, (08) :16-17
[2]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以济宁市为例 [J].
申玉铭 ;
杨彬彬 ;
张云 .
地理研究, 2006, (03) :430-438
[3]   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J].
于言良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45-49
[4]   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的体制原因分析 [J].
孙淼 ;
丁四保 .
经济地理, 2005, (02) :273-276
[5]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J].
沙景华 ;
刘刚 .
中国矿业, 2005, (01) :94-97
[6]   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 [J].
范英宏 ;
陆兆华 ;
程建龙 ;
周忠轩 ;
吴钢 .
生态学报, 2003, (10) :2144-2152
[7]   资源型城市现代化转型的概念性分析框架——以克拉玛依市为例 [J].
陈荣平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5) :59-62+97
[8]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J].
张米尔 ;
孔令伟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29-31+39
[9]   我国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J].
耿殿明 ;
姜福兴 .
中国煤炭, 2002, (07) :21-24+4
[10]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 [J].
张米尔 ;
武春友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02)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