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

被引:67
作者
赵兴国 [1 ,2 ]
潘玉君 [1 ]
赵波 [3 ]
和瑞芳 [1 ]
刘树芬 [1 ]
杨小燕 [1 ]
李会仙 [1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 保山学院
[3]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键词
资源环境负荷指数; 脱钩理论; 弹性分析法; 脱钩程度; 时空演变;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为揭示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借助"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概念模型,构建区域资源环境负荷指数,应用脱钩理论及基于弹性分析法改进的脱钩程度判定标准,以1998-2008年为时间界限,以T1、T2、T3、T4和T5 5个时期为时间尺度,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空间尺度,试图对中国及各省区资源环境负荷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进行定量判定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是从时间演变还是从空间演变来看,中国及其绝大多数省区资源环境负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其演变主要从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Ⅱ→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Ⅲ→相对脱钩Ⅱ的呈近"正态分布曲线"的规律。②按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地带划分,各省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与全国比较的空间演变规律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相对较低,但有上升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则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而逐渐下降,其下降速度的顺序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随着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的有力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优化,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正呈现良性互动,二者有望实现绝对脱钩,这对中国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06 / 7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资源环境领域脱钩分析研究进展 [J].
钟太洋 ;
黄贤金 ;
韩立 ;
王柏源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8) :1400-1412
[2]   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方法——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J].
王兆锋 ;
张镱锂 ;
孙威 ;
赵东升 ;
刘林山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7) :797-802
[3]   山东省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J].
段晓峰 ;
许学工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3) :342-346
[4]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 [J].
王崇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3) :35-37
[5]   基于脱钩理论的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评估 [J].
冯艳芬 ;
王芳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01) :36-37
[6]   基于IPAT模型的苏州市环境压力-响应分析 [J].
罗宏 ;
舒俭民 ;
吕连宏 ;
裴莹莹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1) :116-119
[7]   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J].
钟太洋 ;
黄贤金 ;
王柏源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1) :18-31
[8]   河北省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分析 [J].
杨克 ;
陈百明 ;
宋伟 .
资源科学, 2009, 31 (11) :1940-1946
[9]   天山北坡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 [J].
唐宏 ;
杨德刚 ;
乔旭宁 ;
杨莉 ;
王国刚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805-813
[10]   常熟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decoupling)评价 [J].
宋伟 ;
陈百明 ;
陈曦炜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9) :1532-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