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方法——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被引:10
作者
王兆锋
张镱锂
孙威
赵东升
刘林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经济; 环境; 协调发展; 分析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目前有关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的分析多是基于人均经济指标与人居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人均指标反映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的潜力与可能性,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尤其是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较大的农区及牧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程度。本文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分析中,加入了反映环境变化的因子,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概念模型;并利用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变化线性斜率值对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区分了协调县区和不协调县区,从经济与环境协调的角度探讨了各区经济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分析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797 / 8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基于NDVI的锡盟苏尼特左旗地表植被生物量的趋势分析和空间格局 [J].
李昌凌 ;
李文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3) :147-152
[2]   新疆典型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 [J].
高志刚 ;
沈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2) :1-5
[3]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以重庆都市区为例 [J].
鲁春阳 ;
宋昕生 ;
杨庆媛 ;
郑其祥 ;
毛旭明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6) :121-125
[4]   不同尺度下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 [J].
杨世琦 ;
杨正礼 ;
高旺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64-72
[5]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以保定市为例 [J].
赵永梅 ;
高宝嘉 ;
杨坤 ;
袁胜亮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4) :359-364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 [J].
桑秋 ;
张平宇 ;
苏飞 ;
辛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2) :115-119
[7]   现时西藏农牧业地位、问题与对策 [J].
冉光荣 .
中国藏学, 2007, (02) :18-24
[8]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
[9]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J].
陶和平 ;
高攀 ;
钟祥浩 .
山地学报, 2006, (06) :761-768
[10]   拉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J].
除多 ;
张镱锂 ;
郑度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75-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