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被引:39
作者
陶和平
高攀
钟祥浩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影响因素; 经济与环境作用机理; “一江两河”地区;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6.06.019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当前人类日益关心的问题之一。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探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逆向指标测度的评价模型;同时选取1990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形,通过比较两个年份脆弱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自1990年“一江两河”开发区建立以来,随着区域经济活动的日益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不断加剧,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区域未来持续发展受到威胁;从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因子看,1990年主要是自然因子,2004年人为因子占比重加大;从县域生态环境脆弱类型来看,自1990年以来“一江两河”地区高脆弱型县由4个增加到10个,县域经济发展越迅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越快,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761 / 7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研究 [J].
边多 ;
除多 ;
李林 ;
扎顿 .
西藏科技, 2001, (01) :30-33
[2]   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陈利顶 ;
郭旭东 .
生态学报, 2000, (01) :14-20
[3]   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 [J].
方创琳 ;
毛汉英 .
地理学报, 1999, (05) :410-419
[4]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前景研究 [J].
王玄德 ;
贾小燕 ;
刘秀华 ;
余杰 ;
赖守悌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14-17
[5]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退化生态系统 [J].
赵平 ;
彭少麟 ;
张经炜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03) :179-186
[6]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景观调整研究 [J].
王家骥 ;
高吉喜 ;
舒俭民 ;
菅小东 ;
李京荣 ;
常虹 ;
童岩 .
地理科学, 1998, (03) :213-218
[7]   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J].
王志宏 ;
刘荣英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8, (01) :45-49
[8]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及其保护途径 [J].
杨本津 ;
刘厚田 .
环境科学研究, 1997, (01) :50-55
[9]   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荒漠化 [J].
周劲松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1)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