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

被引:79
作者
陈萍 [1 ,2 ]
陈晓玲 [2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脆弱性; 全球环境变化; 人-环境耦合系统; 分析框架; 挑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1 [环境与环境系统];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全球环境变化导致的冲击和压力已经成为社会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脆弱性分析作为可持续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之一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脆弱性研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规范的评估程序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本文在阅读了国内外脆弱性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角度总结了脆弱性的概念框架,对不同研究背景下的脆弱性定义和三个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归纳了脆弱性研究的核心问题;梳理了脆弱性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总结了人-环境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几个典型的脆弱性综合分析框架。由当前脆弱性的发展状况指出了未来脆弱性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并有效表达系统脆弱性与多个压力间的因果关系、人-环境耦合系统的不确定性、脆弱性动力学机制问题和脆弱性与风险管理决策的信息互动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54 / 4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几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之比较 [J].
付强 ;
刘仁涛 ;
盖兆梅 .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 (06) :46-48+52
[2]   基于遥感及突变理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 [J].
王瑞燕 ;
赵庚星 ;
姜曙千 ;
王瑷玲 ;
王静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8) :1782-1788
[3]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 [J].
杨彬云 ;
吴荣军 ;
郑有飞 ;
关福来 ;
吴超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5) :6499-6502
[4]   弹性、脆弱性和适应——IHDP三个核心概念综述 [J].
方修琦 ;
殷培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5) :11-22
[5]   基于RS与GIS的福州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J].
张红梅 ;
沙晋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02) :133-137
[6]   家户水灾社会脆弱性的评估方法研究——以长沙地区为例 [J].
葛怡 ;
刘婧 ;
史培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6) :33-37
[7]   巨大灾害后的脆弱性:台湾集集地震后中部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迁 [J].
林冠慧 ;
张长义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201-210
[8]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J].
刘婧 ;
史培军 ;
葛怡 ;
王静爱 ;
吕红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211-218
[9]   灾害易损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郭跃 .
灾害学, 2005, (04) :92-96
[10]   洪泽湖湿地生态脆弱性的理论与实践 [J].
叶正伟 ;
朱国传 ;
陈良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05) :4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