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88
作者
刘婧 [1 ]
史培军 [1 ]
葛怡 [1 ]
王静爱 [2 ]
吕红峰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恢复力; 脆弱性; 自然灾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的日益加深,全球各区域的自然灾害成灾次数、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明显增多,自然灾害灾情不断上升,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风险、脆弱性、恢复力和适应性相关的灾害综合管理和减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被学术界、经济与社会界予以高度重视。在国际减灾十年(IDNDR)活动、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相继实施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兴起了研究灾害脆弱性和恢复力的新一轮热潮。目前国内外对承灾体脆弱性的研究较多,但对于灾害恢复力的恢复力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承灾体的恢复力建设近年来也逐渐被认识到是减灾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世纪70年代开始,恢复力这一概念首先从力学被引入生态领域,目前,它已经成为生态、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对恢复力的概念发展和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论述了灾害恢复力的科学价值和重要性,分析了灾害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的关系,总结了恢复力评估的主要方法、特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从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看中国减灾战略的调整 [J].
史培军 ;
郭卫平 ;
李保俊 ;
郑璟 ;
叶涛 ;
王瑛 ;
刘婧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3) :1-7
[2]   全面小康社会下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J].
常克艺 ;
王祥荣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1044-1048
[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J].
汪朝辉 ;
王克林 ;
许联芳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04) :63-64
[4]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度量——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方法 [J].
蔡运龙 ;
李军 .
地理学报, 2003, (02) :305-313
[5]   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 [J].
任海 ;
邬建国 ;
彭少麟 .
热带地理, 2000, (04) :310-316
[6]   论区域经济的恢复力 [J].
王朗玲 .
龙江社会科学, 1995, (05) :19-22
[7]   持续发展──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 [J].
蔡运龙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3) :329-333
[8]  
Steve Carpenter,Brian Walker,J. Marty Anderies,Nick Abel.From Metaphor to Measurement: Resilience of What to What?[J].Ecosystems,2001(8)
[9]   Community Resilience to Volcanic Hazard Consequences [J].
Douglas Paton ;
Marian Millar ;
David Johnston .
Natural Hazards, 2001, 24 :157-169
[10]  
Charles Perrings,David I. Stern.Modelling Loss of Resilience in Agroecosystems: Rangelands in Botswana[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