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刑法的立场和功能

被引:37
作者
储陈城
机构
[1] 安徽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刑事法网; 功能定位; 主体资格; 过失犯;
D O I
10.19430/j.cnki.3891.2018.06.005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法律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性预案。人工智能既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促进生产、生活的变革,同时也可能蕴藏着潜在风险,造成法益侵害。具体到刑法领域,刑法面对人工智能,需要选择基本立场。完全指向技术的促进,刑法则不加干涉。单纯强调风险防范,则刑法将严密法网。在各国已经开启人工智能技术竞争,我国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刑法应谨慎界定过失行为,防止造成人工智能技术的萎缩。在此立场的基础上,控制故意滥用人工智能技术,防止法益侵害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9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人工智能时代全自动具体行政行为研究 [J].
查云飞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67-179
[2]   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治理逻辑与刑法转向——基于人工智能犯罪与网络犯罪的类型差异 [J].
陈伟 ;
熊波 .
学术界, 2018, (09) :74-91
[3]   互联网+人工智能全新时代的刑事风险与犯罪类型化分析 [J].
高铭暄 ;
王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9) :1-16
[4]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行为道德伦理与刑法规制 [J].
刘宪权 .
比较法研究, 2018, (04) :40-54
[7]   智能机器人法律人格问题论析 [J].
孙占利 .
东方法学, 2018, (03) :10-17
[8]   “电子人”法律主体论 [J].
郭少飞 .
东方法学, 2018, (03) :38-49
[9]   人工智能时代刑法归责的走向——以过失的归责间隙为中心的讨论 [J].
储陈城 .
东方法学, 2018, (03) :27-37
[10]   人工智能介入司法领域路径分析 [J].
潘庸鲁 .
东方法学, 2018, (03) :10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