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汽车程序设计中解决“电车难题”的刑法正当性

被引:35
作者
储陈城
机构
[1] 安徽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紧急避险; 被允许的危险; 电车难题; 人工智能; 正当化事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自动汽车的普及指日可待。随着自动汽车时代的到来,人为因素所致的交通事故数量虽然能够大幅减少,但是囿于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因技术瑕疵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例如自动汽车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电车难题",直至目前各国尚没有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程序设计优先保护车内人的生命法益,侵害行人生命法益,因不符合具体的利益优越性和期待可能性,所以难以通过紧急避险阻却违法及责任;而优先保护行人生命法益,侵害车内人的生命法益,既不符合汽车的市场需求,也无法通过被害人承诺予以正当化。客观归责中被允许的危险法理或许是合理的解决路径。如果自动汽车的程序设计行为,满足被允许的危险理论的要素———概括的利益优越性和为立法所确立的最善义务,就可能在构成要件阶段被排除归责,从而在合理的限度内,保障自动汽车技术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风险的探析 [J].
Sergio Ferraz ;
Victor Del Nero .
科技与法律, 2018, (01) :19-24+31
[2]   “人是目的”的限度——生命伦理学视域的考察 [J].
王福玲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 (06) :109-115
[3]   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 [J].
袁曾 .
东方法学, 2017, (05) :50-57
[4]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5]   犯罪故意的事实认识与内容解读 [J].
付玉明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6, (06) :81-95
[6]   行为无价值论与客观归责理论 [J].
周光权 .
清华法学, 2015, 9 (01) :130-144
[7]   过失犯中的被害人同意与被害人自陷风险 [J].
车浩 .
政治与法律, 2014, (05) :27-36
[8]  
过失犯中被害人自陷风险的体系性位置——以德国刑法判例为线索的考察[J]. 江溯.北大法律评论. 2013(01)
[9]   权利奠基于功利——当代功利主义对权利之基础的思考 [J].
晋运锋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 18 (06) :130-141
[10]   论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 [J].
张明楷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11) :112-1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