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何在——基于距离函数的分解

被引:24
作者
林伯强 [1 ,2 ]
杜克锐 [3 ]
机构
[1]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
[2] 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3]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能源生产率; 距离函数; 技术差距; 规模报酬可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从可变规模报酬和地区技术差距两个方面对PDA能源生产率分解模型做了重要拓展。通过对20002010年间我国地区能源生产率及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资本能源替代是我国地区能源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能源间替代作用次之,技术进步的贡献很小;(2)劳动能源比和技术效率的下降及地区间技术差距的拉大抑制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增长。因此,从短期来看,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能源生产率应该着力于提高技术效率和缩小地区技术差距,使潜在技术得到充分利用。长期而言,技术进步将是实现能源生产率的可持续性增长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全要素生产率、投入替代与地区间的能源效率 [J].
孙广生 ;
黄祎 ;
田海峰 ;
王凤萍 .
经济研究, 2012, 47 (09) :99-112
[2]   产业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贡献的空间分析——以中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为例 [J].
刘佳骏 ;
董锁成 ;
李宇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12) :1999-2011
[3]   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1987-2005)——变化趋势、节能潜力与影响因素研究 [J].
孙广生 ;
杨先明 ;
黄祎 .
中国软科学, 2011, (11) :29-39
[4]   中国工业的节能潜力及影响因素 [J].
何晓萍 .
金融研究, 2011, (10) :34-46
[5]   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J].
王兵 ;
朱宁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32-45+73
[6]   中国能源生产率增长中的结构变动——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分析 [J].
宋旭光 ;
席玮 .
财经问题研究, 2010, (10) :8-13
[7]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8]   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经验分析 [J].
师博 ;
沈坤荣 .
世界经济, 2008, (09) :49-59
[9]   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 [J].
杨红亮 ;
史丹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03) :12-20
[10]   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魏楚 ;
沈满洪 .
管理世界, 2007, (08) :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