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被引:501
作者
魏楚
沈满洪
机构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生产率; 能源效率; 影响因素; DEA;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7.08.009
中图分类号
F416.2 [能源工业、动力工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DEA方法构建出一个相对前沿的能源效率指标,并将它同传统的能源生产率指标进行了区分和比较。之后运用1995~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能源效率的计算,结果发现:大多省份能源效率符合"先上升,再下降"的特征,转折点一般出现在2000年左右。在1999年之后,各省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逐渐扩大,不具有趋同性。四个区域的比较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最高的地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他依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能源效率差异基本上是逐渐减少的,其能源效率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每上升1%,能源效率将增长约0.44%,且产业结构的影响在逐渐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每增加1%,能源效率将会下降0.46%左右,但负面影响在逐渐减小;进出口所占比重每上升1%,能源效率将降低0.18%,但由于其双重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工业中国有经济比重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 [J].
史丹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0) :49-58
[2]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 [J].
吴巧生 ;
成金华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10) :34-40
[3]   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管理世界, 2006, (10) :57-67+81
[4]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 [J].
李廉水 ;
周勇 .
管理世界, 2006, (10) :82-89
[5]   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地区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高振宇 ;
王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9) :46-57
[6]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7]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 [J].
徐康宁 ;
王剑 .
经济研究, 2006, (01) :78-89
[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性源泉 [J].
蔡昉 .
宏观经济研究, 2005, (12) :34-37+41
[9]   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J].
孙鹏 ;
顾晓薇 ;
刘敬智 ;
王青 .
资源科学, 2005, (05) :15-19
[10]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 [J].
王庆一 .
节能与环保, 2005, (06)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