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后服务能促进教育公平吗——基于东中西部6省(自治区)32个县(区)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61
作者
张伟平 [1 ]
付卫东 [2 ]
李伟 [2 ]
曾新 [2 ]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关键词
课后服务; 教育不平等; 教育起点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中小学课后服务由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让所有学生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对于保障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课后服务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整体比例不高,且参与率随着家庭经济条件升高而升高,低收入家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偏低,课后服务未能完全保障教育起点公平;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在参加作业、自主阅读、娱乐、拓展训练、兴趣小组等方面的比例与高收入家庭学生大致相当,但参加音乐、美术和科学类课后服务的比例偏低,课后服务部分保障了教育的过程公平;参加课后服务让原本因为不同经济条件导致的成绩差异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缩小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学生在教育结果上存在的不平等,课后服务基本保障了教育的结果公平。该文认为课后服务作为非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其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但课后服务由学校供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条件造成的不平等。因此,有必要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保障低收入群体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突出育人导向,加大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让课后服务在减轻作业辅导和课外培训负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马太效应还是公平效应: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异质性检验 [J].
方超 ;
黄斌 .
教育与经济, 2020, 36 (04) :58-67
[2]   母亲学历如何影响子女受教育年限——基于CLDS2016的实证分析 [J].
姚遂 ;
陈家俊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4 (03) :87-96
[3]   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和青少年发展: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影子教育阐释 [J].
李佳丽 ;
何瑞珠 .
中国青年研究, 2019, (08) :97-105
[4]   “三点半现象”难题及其治理——基于学校多功能视角的分析 [J].
马健生 ;
邹维 .
教育研究, 2019, 40 (04) :118-125
[5]   社会资本视角下父母外出与儿童的自我效能——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 [J].
苏群 ;
仲漫 .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 (05) :311-315
[6]   课后托管服务:政策亟须完善附视频 [J].
郑真江 ;
陈光华 .
社会治理, 2017, (05) :26-29
[7]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保障机制研究 [J].
夏海鹰 .
教育研究, 2016, 37 (07) :61-65+148
[9]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教育期望:父母参与的中介作用 [J].
刘保中 ;
张月云 ;
李建新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 13 (03) :158-176+192
[10]   中小学校外培训乱象治理研究——基于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 [J].
徐莉 .
中国教育学刊, 2014, (05)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