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赖理念下的个人信息使用与保护

被引:78
作者
吴泓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理性人; 信赖; 信赖关系; 个人信息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现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以"主客体二元对立"思维下的"理性人"理念为指引,通过强调个人信息主体的自主支配、自主决断和自己责任,来平衡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保护。为此,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的整体功能,主要限于确保信息主体自主控制的实现,以及保护他们免受可举证证明的非法侵害。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理性人"理念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信息决策困境"、"控制权失衡"问题、"责任配置错位"问题、"损害制度失灵"问题、"安全感困境"以及"信赖缺失"问题。这导致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内含个人信息主体和个人信息控制者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难以有效增强他们之间的互信。为了促进信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该更新理念,构建一个在"信赖"理念指引下的信义义务制度,以作为对现有制度的补充。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生命科技时代民法中人的主体地位构造基础 [J].
汪志刚 .
法学研究, 2016, 38 (06) :29-48
[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重构 [J].
范为 .
环球法律评论, 2016, 38 (05) :92-115
[4]   论信义法的基本范畴及其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引入 [J].
朱圆 .
环球法律评论, 2016, 38 (02) :81-97
[5]   信托受托人的忠实义务 [J].
姜雪莲 .
中外法学, 2016, 28 (01) :181-197
[8]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9]   信息论视角下个人信息的价值——兼对隐私权保护模式的检讨 [J].
谢远扬 .
清华法学, 2015, 9 (03) :94-110
[10]   私法中理性人标准之构建 [J].
叶金强 .
法学研究, 2015, 37 (01) :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