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中理性人标准之构建

被引:91
作者
叶金强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理性人标准; 认知图式; 适用机制; 价值实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他人内心世界的无法直接获知性,决定了个案裁判中理性人标准的不可或缺。司法实践中,需要运用理性人标准来完成相应的评价工作。理性人标准的运用包括三个阶段:理性人建构、场景重构、透过认知图式得出结论。个案中,通过设想一个具有特定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准之人,在具体的场景下会形成什么样的认识,来完成对行为人的评价任务。理性人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理性人的具体化即表现为理性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准的具体确定。理性人的具体化、场景的重构,均需在价值指引下进行。对此,认为理性人标准系为单一价值服务的观点不可取。理性人标准所要实现的价值,必须结合其所要解决的问题领域具体地加以确定,不同领域中理性人标准所要实现的价值也会不同。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将价值取向作为确定理性人能力水平和具体知识状况的标准,并指引场景的重构。理性人标准在私法中有着非常广泛的适用空间,并可扩展到公法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汉德公式的解读与反思 [J].
冯珏 .
中外法学, 2008, (04) :512-532
[2]   论情绪和情感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 [J].
张浩 .
广东社会科学, 2006, (06) :78-84
[3]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J].
郭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 (03) :32-38
[4]   濠梁之辩:没有赢家 [J].
及乃涛 .
江汉论坛, 2000, (10) :65-67
[5]   主体认识结构是认知要素和非认知要素的统一 [J].
裴桂清,吴泮莲 ;
不详 .
理论探讨 , 1995, (05) :86-89
[6]   认识的主体性结构——认知图式及其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 [J].
齐界 .
社会科学研究, 1992, (04) :42-47
[7]   主体认识图式引论 [J].
周文彰 .
中国社会科学, 1988, (03) :59-72
[8]  
法律中的社会科学[M]. 法律出版社 , (美) 莫纳什 (Monahan, 2007
[9]  
最新日本民法[M]. 法律出版社 , 渠涛编译, 2006
[10]  
罗马法契约责任[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丁玫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