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粮食产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变化

被引:72
作者
王凤 [1 ]
刘艳芳 [1 ]
孔雪松 [1 ]
陈奕云 [1 ,2 ,3 ,4 ]
潘佳威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武汉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4] 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粮食产量;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县域;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05.018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基于2000—2014年中国县域粮食产量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近15年来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格局的空间演变、分异特征及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近15年来全国粮食生产整体呈上升趋势,2004—2013年出现了粮食产量"十连增"现象,全国粮食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43%;粮食产量变化具有地形分异规律,九大农区中粮食产量比重较高的农区分别为黄淮海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东北农业区。(2)全国粮食高产县数量增加,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东北偏移;粮食生产分布格局仍符合胡焕庸线分布特征,但西北部粮食高产区范围有所扩大。全国粮食增产和减产区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且集聚状态不断加强,高高集聚区逐渐向东北农业区偏移,低低集聚区逐渐向东部和南部沿海偏移,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分工更加清晰。(3)2000—2014年,影响全国范围内粮食产量分布的主要因素由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转变为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空间分布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 [J].
董玉祥 ;
徐茜 ;
杨忍 ;
徐成东 ;
王钰莹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35-147
[2]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J].
李佳洺 ;
陆大道 ;
徐成东 ;
李扬 ;
陈明星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48-160
[3]   中国县域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的地理探测与优化决策 [J].
刘彦随 ;
李进涛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61-173
[4]   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 [J].
王劲峰 ;
徐成东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16-134
[5]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效应分析与实证检验 [J].
王亚芬 ;
周诗星 ;
高铁梅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 (01) :41-51+203
[6]   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 [J].
敬志红 ;
杨中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11) :145-150
[7]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J].
姚成胜 ;
李政通 ;
易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9) :72-81
[8]   县域尺度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 [J].
王录仓 ;
武荣伟 ;
刘海猛 ;
周鹏 ;
康江江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8) :921-931
[9]   中国县域住宅价格的空间差异特征与影响机制 [J].
王少剑 ;
王洋 ;
蔺雪芹 ;
张虹鸥 .
地理学报, 2016, 71 (08) :1329-1342
[10]   1990-2012年淮河流域粮食生产的时空演进及驱动机制 [J].
高军波 ;
刘彦随 ;
张永显 .
水土保持通报, 2016, 36 (03) :179-1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