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

被引:57
作者
董玉祥 [1 ,2 ]
徐茜 [1 ]
杨忍 [1 ]
徐成东 [3 ]
王钰莹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陆地热带北界; 综合自然区划;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 [一般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热带北界一直是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研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不同学者基于不同区划指标和方法等划定的中国热带北界界线差异较大。基于空间分异性的综合自然区划思想,依托最新的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地理探测器模型,以气候要素为主导指标,辅以土壤类型与作物熟制等,探讨中国陆地热带北界的界线。结果表明:1依据地理探测器模型所确定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滇、桂、粤和闽的临沧、思茅、玉溪、个旧、百色、马山、贵港、梧州、肇庆、广州、惠州、河源、梅州、漳州、泉州和莆田等地附近,其与最冷月均温12℃等温线、赤红壤与红壤界线及双季稻或双季稻连作喜温旱作与单(双)季稻连作喜凉旱作的分界线等基本吻合;2利用地理探测器确定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新界线的各项指标决定力q值的均值为0.40,分异明显,满足层内同质性和层间异质性最大的区划原则,完全达到了热带与亚热带的区域空间异质性要求,其划分结果合理可信,表明地理探测器模型可为综合自然区划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1960~2011年中国陆地表层区域变动幅度与速率 [J].
吴绍洪 ;
刘文政 ;
潘韬 ;
邓浩宇 ;
焦珂伟 ;
尹云鹤 .
科学通报, 2016, (19) :2187-2197
[2]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态势和展望 [J].
吴绍洪 ;
罗勇 ;
王浩 ;
高江波 ;
李传哲 .
科学通报 , 2016, (10) :1042-1054
[3]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优化重组解析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王洋 ;
张怡筠 .
地理科学, 2016, 36 (02) :170-179
[4]   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的陆地表层格局研究 [J].
吴绍洪 ;
赵艳 ;
汤秋鸿 ;
郑景云 ;
高江波 ;
梁涛 ;
葛全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1) :10-17
[5]   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J].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11-1020
[6]   基于GIS与SOFM网络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J].
黄姣 ;
高阳 ;
赵志强 ;
李双成 .
地理研究, 2011, 30 (09) :1648-1659
[7]   自然地理学方法研究与学科发展 [J].
李双成 ;
许学工 ;
蔡运龙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 26 (04) :399-406
[8]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J].
刘沛林 ;
刘春腊 ;
邓运员 ;
申秀英 ;
李伯华 ;
胡最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496-1506
[9]   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樊杰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研究, 2010, 29 (09) :1538-1545
[10]   基于地理格网的新疆地貌区划方法与实现 [J].
柴慧霞 ;
周成虎 ;
陈曦 ;
程维明 ;
欧阳 ;
袁烨城 .
地理研究, 2008, (03) :481-492+725